(一)新中国计量事业的起步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计量管理部门的重点任务是恢复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加强度量衡管理和创建现代计量事业。
1950年,国家设立度量衡处,负责国内度量衡的管理工作。当时建立度量衡处的目的,主要是受理国民政府留在重庆的有关度量衡卷宗、器具和设备。同期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度量衡管理暂行条例(草案)》,重新规定了我国的度量衡制度,为我国度量衡制度的快速恢复和统一提供了法律保障。1952年8月,国家以中国科学院名义向苏联等国定购了**批计量基准器、标准器,以之作为国家的计量基准、标准,至此我国计量事业由传统的度量衡开始向近现代计量转变。1953年初,我国历史上**个具有现代计量意义的计量机构——**机械工业部计量检定所筹备处开始运营,这反映出我国计量工作已经开始由度量衡向现代计量方向转变。截止到1953年,国内各地共建立了124个度量衡检定所,有工作人员840名。我国现代计量事业的雏形已经初步建立了起来。1955年1月,国家计量局正式成立,直属国务院领导。国家计量局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计量管理工作开始进入了国内统一管理的新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计量事业还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首先,计量管理行政机构和计量管理技术机构开始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管理的范围由当初的度量衡转向现代计量,特别是国内统一的计量管理权威机构——国家计量局的建立,为今后国内计量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有管理规章也有技术规章,这使得今后的计量工作有章可依,为中国法制计量的发展初步开辟了道路。但经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建设,我国的计量技术工作已经由只限于度量衡的检定、管理,发展到初步开展长度、温度、力学、电学、光学、声学、无线电、时间频率、放射性这九大类计量工作,建立起了现代计量的雏形。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短,计量技术水平还相当低,还不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新中国计量事业的曲折发展
从**个五年计划开始到“文化大**”爆发,中间经历了8年时间,这是中国计量事业的调整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计量机构的调整和相关技术规程的颁行及计量基准的建立。这段时期*重要的工作是确立了米制为中国的基本计量制度。
这段时期,中国计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管理机构得到相应的调整和发展,工作内容得以扩充,队伍得到壮大,有效地加强了国内的计量管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国内计量事业的发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计量技术机构的设立,加上科研制度的理顺,为我国计量科研工作的进一步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这段时期同样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由于“左”的思想的抬头,在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的“大跃进”思潮影响下,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口号和计划。如“一年内要建立国内计量网,三年赶超世界(计量基准)先进水平”等等。这些口号和目标的提出,没有考虑客观现实和可能性,盲目搞群众运动,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妨碍了计量事业的发展。
二、新中国计量事业发展的挫折
(一)文革时期的事业
文革使得中国计量事业遭到巨大的打击,造成了计量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混乱,破坏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使计量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挫折。
文化大**”开始前初步形成的国内计量网,在十年浩劫中,遭到严重破坏,计量机构瘫痪,计量人员流失,计量工作无法开展。由于计量指导思想上的混乱,正常的计量工作秩序荡然无存,计量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挫折。
在这段时间,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是,由于在广大计量工作者的坚持努力下,使计量事业在文革后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如1972年,国家批准成立国家标准计量局,将标准化和计量两项事业合并一起,这意味着饱受“文化大**”摧残的中国计量事业开始复苏。计量制度化管理也不断展开,如《国家计量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小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起草小组的组成,标志着我国计量管理工作向法制化方向迈开了步伐。同时,困扰计量事业发展的计量部门经费体制和基建问题获得解决,国家批准《关于解决标准计量部门经费体制问题的报告》,确定从1975年起,将标准计量事业费改由“工业、交通、商业部门的事业费”类开支,各级计量部门直接向同级财政编报预算和决算,这使得计量事业发展有了经费保障,对文革后计量事业顺利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通过这十年的经验教训,人们更加清楚的看到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为今后计量事业的发展从思想认识上扫清了道路。
(二)文革后的拨乱反正
经历了“文化大**”的经验教训,加强计量管理成为这一时期计量工作的首要任务。1977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使得中国的计量管理有了法规依据。同时,国家计量机构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分别成立了国家标准总局和国家计量总局,分管国内标准化工作和国内计量工作。一些计量学术组织开始出现,如1978年成立的中国计量测试学会,1982年成立的计量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等。
改革计量单位制的工作在这段时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我国计量逐渐废除旧市制,开始采用国际单位制。1981年,国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方案(试行)》,198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全*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实施规划》。至此我国的计量单位在法律上得到了统一。法定计量单位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终于有了自己统一的计量单位,为计量在国内的统一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在中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历程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法制化基础上的飞速发展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颁布,这是中国计量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我国计量事业开始步入在法制化轨道上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段时期,中国的计量管理机构不断发展完善,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计量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点的量值传递体系和溯源体系,地方、部门的计量机构不断壮大发展,国内各个地方基本上都建立起了计量机构,既有行政管理机构,也有技术管理机构,计量行政机构和计量技术机构互相协调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国内计量网。1985年,国家正式组建中国计量学院,使我国有了培养计量高等教育人才的专门阵地。同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成为该组织的50个成员国之一。这段时期,我国计量科学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种类日趋全*,有些标准在国际上处于优越水平。参加国际计量基准的比对工作也日益频繁,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计量管理手段不断丰富,计量部门吸收了国际上一些通用的方法,并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如计量认证制度、计量授权制度等。这些手段,有效地加强了对计量事业的管理工作,促进了计量的发展。
在1985年到1995年这十年中,我国计量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基本计量制度得以建立,为国家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出色地完成了计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承担的技术保障任务。
四、新时期计量事业的转型
1995年以后,我国计量事业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继续前进。1998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成立,2001年国务院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其管理的内容进一步扩宽。
虽然中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已取得不少值得骄傲的成果,但是应该看到,它仍面临着不少新问题。首先,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这就要求计量工作要与之相适应。可是我国的计量管理机构还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其工作方式仍然是计划经济那一套。虽然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它能够保证计量事业的快速发展,但现在它在某些方面已经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对计量机构加以改革。尤其是在一些计量技术机构被推向市场以后,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改革,不然以前计量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就会前功尽弃。其次,《计量法》已经颁布多年,其中一些条目已不合时宜。因此,加快《计量法》的修订工作刻不容缓。另外,还有一些方面也需要进一步通过立法加以确定,这都对计量事业的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就中国社会发展与计量的关系而言,目前*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计量意识。现在人们对于计量的意识大不如前,很多单位甚至没有设立计量部门。这种情况很让人担忧。例如,对于质量问题比较重视,而对于计量则关注得不够,这些都影响了计量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由于各地方、各部门的忽视,计量科研经费的紧缺已成为制约计量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到我国计量事业的继续发展。
目前我国计量事业仍在顺利发展,各项改革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将这些问题处理妥当,我国的计量事业才会登上一个新的阶梯。
摘自:中国计量测控网